范文资料网 > 实用范文 > 常用公文 >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

范文资料网 常用公文 2022年03月02日
  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新的观点,了解新的世界,并通过读书提升自己,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贯穿了习近平同志的一生,即使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也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青年时代是读书学习的高峰期,在属于青年的黄金时代里,青年人要奋发有为,不断学习,发挥中流砥柱的建设作用。

  青年一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就要从学习开始,勤于思考,成就如华气质,引领中华民族复兴建设大业。如何让学习更高效率,朝着学习的最终目的进发,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就要弄懂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从解答“学习三问”出发,学思结合,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一问为何学?学习能提升个人见识和能力,培养馥雅幽深气质;学习能营造好学之风,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学习能发扬党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强大动力促进党的发展进步。腹有诗书气自华,于个人而言,学习能构建起个人的知识结构,培养气质和底蕴,做到遇事不慌、处乱不惊。对社会来说,一股钻研好学的学习之风,不仅能增长公民见识,扩大知识面,更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于党而言,“学习型政党”

  是党不断追求进步、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和要求,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二问学什么?学传统文化,萃取中华精髓,借古省今;学先进思想,吸收先进理念,融会贯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无数真知灼见。面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脱贫攻坚遇到的问题,古代名言常常有令人醍醐灌顶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藏,需要我们不断的守护和学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应对风云变幻的时势。更要博采众长,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精髓,学以致用,融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中国梦中。

  三问怎么学?学习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更要有好方法。“学如弓(gong)弩,才如箭镞”,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要以见识做引领,学识做底蕴,才气做锋芒,将三者结合的学习优势发挥到极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理论知识化为实际技能,将先进思想挥洒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的实践当中,唯有实践方出真知。切忌盲目学习,陷入“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习气,要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要学习也要思考,最优化学习,将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二】

  看《平语近人》,对习总书记十六岁初到梁家河的小故事印象特别深刻。迎接新到的知青,一小老乡拣择着拎一只小箱子,以为拣了便宜,谁知那小箱子特别沉。听到这儿,我知里面装的一定是书,果不其然,主持说,里面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无价之宝。

  少年习近平是爱书的,最让人感动的是,少年习近平对普通乡亲也是爱的。小小少年,不仅自己读书,还办起了扫盲班,以提升乡亲们的识字能力,希望更多人的人能亲近书,爱书,爱文化,爱文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种大爱大情怀早超越了一般小知识分子的小情调、小志趣了,这是才是真正文化人的担当和自觉。

  习主席既是政治家,也是文化人。习主席身体力行,倡导读书,倡导踏实学习、终生学习,国家有这样的领路人,国家也是有望的,同时,教育也是有望的,我也更加坚信书籍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毛姆说,书籍是人类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作为教师,我愿我的学生都拥有这样的“避难所”,并将继续致力于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终生学习的习惯,能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腹有诗书、气质优雅的文明人。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汉·戴圣《礼记·学记》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宋·苏轼 《和董传留别》

  学如弓(gong)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学习、重视传承的民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在连续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思考问题,开拓未来。人处于社会之中,活到老学到老是必须要有的心理准备和必须践行的生存准则。终其一生,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连问都会伴随我们左右。不学习,我们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学习,就必须学会挑选学会屏蔽,要挑选利于自身发展、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去学习,要有能力有定力去屏蔽、抵制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负面能量。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四】

  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的一个习惯就是坚持读书学习,他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学习,是我们打开人生真谛的一把“金钥匙”。在新时代下,学习从来都不会过时,它只会越来越“时髦”,也越来越重要。

  读书,读新时代的书。新时代下,知识的变换更新非常的快,原来我们储备的许多知识可能没办法适应新时代,面对着新时代和新形势,这就要求我们要不间断的读书学习,不断的更新自身的学识,做到持之以恒的读书,读新时代的书,始终保持每时每刻读书学习的好习惯。青年人正处于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更应该把读书当做首要任务,把读书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食粮,一种生活方式,把读书作为追求梦想的桥梁,作为自己扬帆远航的动力,作为搏击青春“战场”的能量。

  读书,读修身养性的书。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修生?读书,就是一个好方法、好渠道。以书为镜,可以修身立德。而今,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书籍充斥在我们眼前,许多的书籍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阅读价值太小,有的甚至是哗众取宠,经不起时间的考量。这就需要我们会甄别好书,中国古代经典书籍就是我们需要去慢慢品味的好书。经典的书籍,古人圣贤的华语犹如雨露般慢慢的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认真研读,读修身养性的书,就如同与圣贤交谈。可收到“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

  读书,读实践之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总书记常强调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读书,不是读成“书呆子”,更不能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读别人的历史、别人的故事、别人的经验,都不及一次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只有把别人的经验用来解决现实问题才是没有枉读。作为青年人,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勤于付诸实践,积极把自己所思所学所想投身到新时代社会实践中,实实在在用自己的双手砌好新时代的“一砖一瓦”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五】

  勤学才能进步,成长没有止境。人类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就是因为更多的人在学习前人的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发现着这个世界更多的奥秘,发现更多这个世界的规律,创造出更多彩的文明。读书学习是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习惯,他非常重视重视学习,也非常重视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读书,应该一直在路上。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是人生成长之梯,是政党巩固之基,是国家兴盛之要。“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曾说过。我们要学习共产党人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努力学习,终身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作为精神追求,才能够有深厚的学养。我们是文明古国,拥有光彩灿烂的古代经典,那是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来的无上至宝,读书最终目的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没有正确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大量阅读优秀书籍,坚持读经典、原著作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乐极其深远的影响。很多经典之作必是取精华部分为世人所传阅。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的。多读经典,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做一个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的好公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是行不通的。只有广交朋友,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朋友一定要志同道合、互相帮助。像孔子所说的那样,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信的人交朋友,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想学习,只要举手之劳,就可以做到,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让读书成为陪伴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能,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告诉我们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终生读书和学习,将读书作为一生的坚持和信仰。

  读书,一直在路上。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所引用的古典诗文,包含了修身立德、博学笃志、知行合一、治国理政、辩证思维、识人用人、君子之交等各方面内容。工作之余习读此书,感受颇多,对正自己,必不敢妄言治国理政、实干兴邦,但在生活中修身立德、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学习上审慎勤勉,还是可以通过端正自身,勤恳学习来不断提高的。

  提高自身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经典,认为学习也要有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学;其次,要有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即使是衣带渐宽也必然终不悔,为此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以致用,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王国维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出三种意境作为治学三境界的比喻,从立志高远到孜孜以求再到豁然开朗,这是学习的必经阶段。我们在学习知识理论的时候,也要经历这三个境界的磨练,这样才能博学修身,笃志明德。

  正德修身,俭以养廉,在工作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克己奉公。所为知行合一并非一般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东西方哲学对这一理论的阐释不谋而合,说明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是经得起检验的共识和真理。在不断学习知识及理论的同时,需要在工作和实践中砥砺自己,就要坚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于律己、严以用权,又某事要实、工作要实、做人要实。学习理论与知识,必须将理论联系实际,用到实处,在工作和实践中落实行动。

  如今,司法改革在即,作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求我们做到治学修身,俭以养德,知行合一,克己奉公,更要求我们在司法改革的潮流中发挥光和热。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今天,在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公正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法律人都要努力前进,理性回归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端正态度面对法、检系统的员额制度,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件案件,在每一件个案中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既是一道政治大餐,更是一道文化盛宴,从立身自强到治国安邦,从为人处事到民族复兴,以古喻今,以小见大,说理透彻,解读精深,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强烈共鸣。10月15日晚,该特别节目播出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学如弓(gong)弩,才如箭镞”“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个层面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劝学”的重要论述,将国学经典与执政兴邦、民族复兴融为一体,让我们为生活在这个“诗书”的国度而振奋,而自豪。

  强“弓(gong)弩”以利“箭镞”。关于“弓(gong)弩”与“箭镞”的关系,一如人的学识与能力。主持人康辉感慨: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箭镞”没有那么锋利,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让“弓(gong)弩”变得更有力量,这样箭射出去也会非常有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学如弓(gong)弩,才如箭镞”来激励青年们要重视学习,勤奋学习。读书学习的过程,是广泛吸取多方营养而促进自身成长的过程,更是将“弓(gong)弩”变强的过程。古人“学无止境”的理念,其实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以及人生的追求、思想的进步、意识的提高、心灵的纯洁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可见,作为领导干部,广泛的阅读更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执政能力,“箭镞”也就自然锋利了。

  善“砥砺”以求“博识”。俗话说:“独木不成林。”虽然似乎讲的是团结力量大,但细品起来,确实还有深层的含义。一棵“独木”,没有了比照,没有了竞争,没有了促进,能否“成材”都是未知数。树木如此,人更亦然!读书学习,如果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自己一个人在哪儿瞎琢磨,那就只能“孤陋而寡闻”了。对于执政者的“博识”,习近平总书记给过三个参考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特别是我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即是徐川老师归纳的:把牢定盘星;锤炼金刚钻;守护传家宝。因此,要真正使自己能够“博识”,就必须将自己融入到志同道合的队伍之中,在相互的切磋琢磨与不断的砥砺中汲取广博的营养,成就自己的“腹有诗书”。

  勤“思辨”以促“笃行”。《礼记》中关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论述,道出了学习的五个层次。“博学”在前面已经谈到贵在砥砺,而“笃行”是最终的落脚点,那么“审问”“慎思”与“明辨”就是对学问、知识的过滤、升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另一角度强调了“思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古书典籍以及各类科普读物的学习运用,毛泽东同志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说得很好,但其实就是一个“思辨”与“质疑”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精”与“真”才能呈现;清代戴名世言“得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举笔为文,洒洒自远”其意亦然。唯有切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思辨”,才能学以致用,有效地促进读书学习的最终目标——“笃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们这个“诗书”的国度里,首先打造一支以“诗书”为底色干部队伍是“把牢定盘星,锤炼金刚钻,守护传家宝”的重要举措。他们走在振兴“国学”伟大实践的前列,走在发展地方经济、弘扬传统文化的前列,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奋进的前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饱读“诗书”已经不再是在校学子的专利,而是领导干部以及全体民众应有的理念和行动。在崭新的时代里,我们正当大兴学习之风,以“知识”武装头脑,用“诗书”增添豪情,昂起首,挺起胸,与伟大的祖国一起在“诗书”中腾飞!

观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心得体会范本【八】

  跟随央视一台的《平语近人》专栏节目,我们再一次深刻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劝学篇”--——腹有诗书气自华,势在必得。

  节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层层引入,x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教授和蒙曼教授的解读,让观众从三个方面对为何学,怎么学和学什么有了更深的认识,再一次掀起了亟需学习的热潮。

  关于为什么学,从“学如弓(gong)弩,才如箭镞”这一典故切入,以“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为重点,阐述了“为何学”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过现代人才学中的一个理论,叫“蓄电池理论”,意思就是说,现代的人才当中,一辈子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要做一块高效能的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够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人非生而知之者”,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天才。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把学习作为责任,把学习作为生活态度,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活到老,学到老,活出每个年纪的精彩,提炼每个阶段的气质。

  学什么,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一典故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各种知识书籍和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等方面,阐发“学什么”的问题。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都有着读不完的书,学不完的知识。很多时候,我们也想坐下来安静地进行学习,这时候就发现不知道该学什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如蒙曼教授所说我们如今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了,我们再向别人学习,不用像唐僧西天取经那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了,可以说我们现在想学习,只要举手之劳,就可以做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格外珍惜这个时代赐予我们的机会。互联网那么发达,与其联机游戏,不如集思广益,跟全世界的人交朋友,跟全世界的文明交朋友,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这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也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

  怎么学,《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年一代当下时代的期望: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智慧,慢慢发现真理,以“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方法,然后用投身生活的热情,践行理念的热情,投入社会,服务于社会。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浮躁充斥在我们身边,尤其是青年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劝学方法正是鼓励、激励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再次行动起来,让你我一起共同学习,让上进心与我们同步,提炼自身,重塑素养,让学习之风这股清流贯穿于工作、生活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我他或许就是其中的一个。

标签: 学习   诗书   读书   习近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