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 > 心得体会 > 党员心得体会 > 建党100周年走访慰问活动党员干部心得感悟1000字

建党100周年走访慰问活动党员干部心得感悟1000字

范文资料网 党员心得体会 2021年05月06日

处在建党100周年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保持人民本位的思想,将“仁以爱民”四字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谦逊待民,勤政为民,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100周年走访慰问活动党员干部心得感悟1000字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建党100周年走访慰问活动心得感悟1000字篇一

走访慰问贵在走“心”

春节将至,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纷纷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扶贫助困、排忧解难的有效路径和民生工程。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却把“好经”念歪了,走“形”不走“心”、重“痕”不重“效”,“扎堆式”“过场式”“作秀式”的走访慰问令群众心烦,“暖心工程”硬是搞成“闹心工程”。走访慰问贵在走“心”,只有“真用心、用真心”,才能“暖民心、聚人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困难党员、群众的心坎上。

带着诚心走进家门、走近身边。入户才能入心,贴身才能贴心。走访慰问陷入形式主义“怪圈”,根本原因还是慰问者思想上走岔了、走偏了,没有把走访慰问摆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而是当成“例行公事”来对待,进而滋生“懒政”心态,导致行为“失真”。一方面,组织者要利用好部署会、推进会等时机,以正面典型为引领、反面案例为警醒,引导慰问人员正确认识走访慰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凝心聚力的优势作用。另一方面,慰问者要加强理论武装,读党史、学原文、悟原理,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实践逻辑、本质要求,铲除“他人代劳”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心甘情愿推开群众家门,满怀诚意来到群众身旁。

带着精心访到点上、访到民意。忧有千头万绪,难有千差万别,慰问对象困难情况、需求各不相同,如果千篇一律搞“标配”,不仅效果会大打折扣,更背离了初衷。要把“功课”做在前头,摸清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多些“换位思考”,掌握其最迫切的“真需要”。对于贫寒家庭、孤寡老人等生活困难群体,及时送去米面粮油、衣物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对于有心有力、无技傍身的就业困难人员,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送技能、送岗位”援助活动。以“钱物花在刀刃上”的精准举措,让慰问对象感受到其中满满的“心意”,才会被当作“自家人”,才有机会访集到“带露珠”的民意。

带着恒心慰出情怀、慰出信心。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不会一蹴而就,要有耐心、举措,更要有正确的方式、技巧。如果放下慰问品后“沉默是金”,或是忙着跑下一户“赶场子”,自然不可能架得稳“连心桥”。要抓住“微话题”,结合慰问对象的生产生活实际,以近期发生的事或物为切入点,让其觉得自身被关注、被重视,进而鼓励其掏开心窝子、打开话匣子。要注意“微情绪”,从家长里短的“牢骚话”中读懂真切感受,在“吐槽”“倒苦水”中找到难点痛点。要强化“微引导”,对慰问对象的片面认知和不当言论,旗帜鲜明地指出错误;对慰问对象积极进取的态度,给予充分肯定;对慰问对象感到迷茫、焦虑、困惑的,帮助梳理研判、分析原因,给出思路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宣讲政策,鼓舞其斗志、坚定其信心。

带着决心问清诉求、问清期盼。“问”是感知民众冷暖的“温度计”,也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手术刀”。在“问”这个关键环节,慰问对象是主角,慰问者是听众、是配角,切不可把“硬板凳”变成“主席台”,高谈阔论、喧宾夺主。要俯下身子、侧耳倾听、答疑解惑,问清慰问对象的实际困难和真实诉求。当场能解决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不能现场解决的“带回去研究”,多途径合力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也要通过回访做好解释说明,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也要从慰问对象反映的诉求期盼、意见建议中,查摆工作的不足和弱项,并将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盯紧薄弱环节,固底板、补短板同向发力,把慰问对象所思所望所急的“问号”,变为我们所做所为所成的“句号”,写好走访慰问的“后半篇”文章。

建党100周年走访慰问活动心得感悟1000字篇二

传承百年 久久为功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谱写了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锻造出了优良的党性党风。优良的党性党风是党的精神宝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拼搏,奏响了中华儿女热血奋进的凯歌,需要传承,需要发扬,需要每个九千万分之一勇毅笃行,奋勇直前,用实际行动担起时代使命!

传承日日精进的党风,思想学习要久久为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集中学习时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做到真学真懂真吸收,日常要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坚持自学,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坚定信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思索进步、修正自我,永葆初心、矢志奋斗、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传承一以贯之的党风,工作落实要久久为功。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治组织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始终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近百年初心不改。正是依靠这样的坚持,我们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实现了自己的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核心在人,关键在落实,党员干部要奋力起而行之,坚持久久为功。疫情防控要一以贯之抓落实,针对预防境外输入、境内扩散等不同情况研究具体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以责任制促落实,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脱贫攻坚要一以贯之抓落实,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问题和难题,精准施策,绵绵用力,驱除脱贫攻坚征程中的“拦路虎”“绊脚石”。

传承苦干实干的党风,为民服务要久久为功。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办成了许多大事难事、铸就了许多伟大精神,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每一次飞跃,都是苦干实干的奋斗史。“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新时代的今天,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代言人,一方面要聚焦实干、强化执行、狠抓落实,让苦干实干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三大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中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另一方面坚持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迎难而上、奋勇登攀,用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初心,永远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

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既要久久为功,又要只争朝夕。要传承优良党风党性,以功成必定有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前行、驰而不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持之以恒、真抓实干,助力载有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轮行稳致远!

建党100周年走访慰问活动心得感悟1000字篇三

“100”生快!亲爱的 热爱的

亲爱的,热爱的,今天是您的生日,不善言谈的我心中有好多话想对您说。

100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小船上,在中华民族危亡图存的关键时刻,您应运而生。在历史的洪流中,您一路风雨兼程、劈波斩浪,不断成长、日益强大,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华丽转身。您知道吗,一直以来我对您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但又羞于言表。今天,借用一部热播的青春励志剧《亲爱的,热爱的》的名字,在您100岁生日之际,请接受我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我最亲爱的,热爱的。

送上100朵玫瑰,向您深情告白,您中有我,我中有您。亲爱的,热爱的,在玫瑰花语中,100朵代表长相厮守、坚定的爱,天长地久不变的真心。您中有我,是因为我是您的一分子,是9000多万名党员中的一员;我中有您,是因为在我的身上践行着您的初心和使命,现在的您如花似锦惹人爱,秀外慧中“正当年”。您知道吗,上学的时候您就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热爱的对象,直到工作后才正式进入您的视线。我是7年前的今天入党的,现在我还清晰记得我们正式“结缘”的那天,我激动地对您许下了山盟海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长久久的期许中,用爱的誓言许下恒久的眷念。

插上100根蜡烛,为您骄傲自豪,您哺育了我,我追随着您。亲爱的,热爱的,为您点燃了100根蜡烛,幸福的烛光映着您坚毅的面容和我拳拳的心,您是我的骄傲,我为您自豪。您知道吗,我生在新时代,是沐浴着您的照耀和恩泽长大的。小时候,我以系在胸前鲜艳的红领巾为荣,后来,我以别在胸前的团徽为傲,现在,我成为了一名组工干部,每天胸前的党徽都默默地陪着我奋斗着。尽管经常进入“白+黑”“5+2”的工作模式,黑了眼圈,多了白发,长了皱纹,但却始终无怨无悔,就这样坚定地追随着您,从完成每项细微的工作中收获成功、品味幸福,在组织部的灯光下默默工作,体会光荣、创造光荣。

许下100个心愿,为您祝福“打call”,您全心全意为我,我死心塌地对您。亲爱的,热爱的,我双手合十,默默地为您许下生日祝福,“祝您青春常在永葆活力,绿水青山愈加美丽,好运连连永远安康……”您总把为民服务挂嘴边,把群众利益放心里,把民族复兴扛肩上。为了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14亿中国人实现中国梦,您说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您不松劲、不懈怠、不停顿,发动党员干部紧紧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在您的指引下,我也积极投身到下基层、送温暖等扶贫帮困的工作中,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帮他们打扫卫生、犁地除草、排忧解难,更加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在感动和感悟中成长成熟,对您也产生了更深的“依赖”。

亲爱的,热爱的,您“栉风沐雨只因初心不改、夙兴夜寐只为继往开来”的“倔强”,令人十分心疼,却也更加心动,因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样子真的很美。生日礼物已寄出,请及时查收,开启密码是“33、44、99”。

建党100周年走访慰问活动心得感悟1000字篇四

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党员是党组织的肌体细胞,党员党性意识和政治信念、身份认同、教育管理等,关系到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能否健强、能否保持战斗力和凝聚力、创造力。在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部分长期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往往是加强党员管理的一块短板,严重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尤其,个别农村党组织对流动党员“不管不问”、处于“放养状态”,流动党员落实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不到位,让流动党员“离乡即离党”,甚至成了“失联党员”。

流动党员“离乡即离党”不仅削弱了党组织的力量,也让党员身份的政治性、严肃性式微。尤其,不少流动党员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最密切,与基层百姓群众接触最直接,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和桥梁。若流动党员“离乡即离党”,一方面缺乏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其容易因党性意识淡薄、政治信念褪色等,滋生败坏党员队伍形象的问题;另一方面,流动党员参与社会职业领域、经济生活更多元的优势得不到彰显,对党组织红色堡垒作用激活也是一种损失。

党员有归属感,才能有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是一种政治身份、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宝贵荣誉和一种价值追求。流动党员在经济社会、服务群众中激发带头作用,能更好地辐射引领正能量、传播真善美。要知道,相对农村在家党员长期于本村务农而言,流动党员有眼界更广、阅历更多等优势,在经济社会具有更强的活跃性和磁吸力。比如,有的流动党员是在外的致富能手、成功企业家等,若能在党员教育、服务意识上得到强化,珍惜身上的党员身份和党员名片,必定会蓄养起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质朴情怀。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能够涵养爱家爱乡、为公为民的思维意识。

当然,加大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让其在外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与管理在家党员相比,必然有一定困难。但是,天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比如,可以采取“双向”管理模式,通过流动党支部的属地管理与原党组织延伸管理触角,“双管齐下”为流动党员打造温馨之家,使其既能感受到党组织随时在身边,也能激发其增强党员意识、政治信念,担当作为。再如,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打破地域空间限制的优势,建立流动党员学习的平台、思想交流微信群等,在“线上”加大对流动党员的联系,同时可以在“七一”建党节等特殊日子,给流动党员寄送党的理论读物,为过政治生日党员送生日祝福等,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永葆党员风采、涵养党性意识,最终还需投身于开展志愿活动、服务群众等实践行动中,比如在流动党员之家健全党员对接帮扶困难群众、解决群众急难小事等常态机制,安排有能力的党员进行结对;再如,经常性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志愿活动,在公益慈善行动中彰显党性理念等。如此,才能真正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更能在异乡书写党员本色。

建党100周年走访慰问活动心得感悟1000字篇五

“七一”慰问切忌“走形式 过场子 做样子”

2021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非凡,对于老干部、老党员来说,100周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他们对党的毕生奉献。近期,全国各级党组织都在组织“七一”前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干部和老党员,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关怀,是一件不折不扣的“暖心工程”。笔者认为,各级党组织切忌“走走形式”“过过场子”“做做样子”,才能把温暖真情送到困难党员、老干部和老党员的心中。

进村入户,见人走心,走访慰问切忌“走形式”。关心帮扶老党员、老干部,走访慰问困难家庭,是我党光荣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送上一份节日问候的同时,也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走走形式”,却事与愿违,寒了不少人的心。他们把走访慰问简化为握手、送礼、合影、挥手的“四步方程式”,带着一张笑脸,简单的客套寒暄,送上慰问品,然后再“咔擦”一声,拍好照片,匆匆离开。镜头里的领导干部,“C位出道”,高大挺拔、笑容可掬,而被走访慰问的对象却在角落一旁佝偻着身子接过慰问品,满满的“仪式感”;困难党员、老干部和老党员的心里,感受不到一丝真情实意,“暖心工程”成了他们的“寒心工程”。

进村入户,见人走心,走访慰问切忌“过场子”。党员干部在“七一”慰问中,应多关注走访本身的困难对象,摒弃“形式主义”,避免“过过场子”“拍拍片子”,真正把“走、访、慰、问”四个字做好做实,就要“走”进困难党员的心中,“访”出他们的生活近况、“慰”出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问”出他们的实际诉求。将心比心为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形式走得再漂亮,也只是个流于表面的“花架子”,走访慰问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排忧解难。扎实做好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的服务工作,唯有真实了解困难党员的实际情况,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诉求,及时掌握他们的后期动态,才能真正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实现获得感、幸福感的“双提升”。

进村入户,见人走心,走访慰问切忌“做样子”。在走访之初,各级党组织应深入到基层一线、调查了解,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知民心、懂民情、解民意”,精准识别出符合条件的走访慰问对象,避免“做做样子”应付了事,随便安排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甚至出现“优亲厚友”情况,寒了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的心。广大党员干部要身在其位谋其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和“成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做好走访慰问前的调研摸排、走访慰问中的诉求统计,走访慰问后的政策跟进,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砥砺初心、践行使命,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守“人民至上”的立场,全心全意为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做好服务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牢记老同志历史功绩,大力传承老同志崇高的精神。各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摒弃“走走形式”“过过场子”“做做样子”,让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殷殷关切与真实帮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标签: 党员   走访   困难   慰问   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