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5篇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5篇

范文资料网 心得体会范文 2021年05月08日

家风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一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关乎国风国运。党员干部应争当家风建设的“排头兵”,以好家风立志、正行、肃纪,凝聚民族复兴、祖国兴旺的磅礴伟力。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但人世间有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父爱。让我无法超越,只有一生追随,努力靠近。每当想起与父亲生前相处的点滴,教我惭愧,催我自新。父亲一生平凡,工作能得到领导认可、群众信任,对子女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可受用一生。

父“关照”塑逆境向上品格。从宜宾师范毕业分配到长宁工作的我满怀信心,估计应分配到乡镇中心校任教。因为,我既是班上团支部书记,又是校三好学生,难道不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吗?后来才知父亲已给我“疏通”关系,分配到“交通靠走、宣传靠吼、护院靠狗”的三个乡镇接壤之地——井江乡下寨小学。当时之郁闷、苦恼,现在仍记忆犹新。父亲知道我一时难以接受现实,晚上回家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孩子,你是下寨村考上的第一个师范生,是我的骄傲,也是村上的自豪,难道你就没有想过家乡穷的根源在哪里吗?没想过用你所学知识改变一下村上百姓的后代吗?父亲的反复劝导,让懵懂的我幡然醒悟,尔后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一年早出晚归的教学、家访、付出,班里数学平均成绩从33.3分提高到80.7分,名次一下从全乡第十二名升到第一名;语文平均成绩从56.6分提高到78.7分,名次从全乡第八名升到第一名,学生人数也从接手时的23人增加到37人,直到3年后离开,创下寨小学教学成绩之先河,受到区乡领导和学生家长一致好评。虽然离开下寨小学三十多年,教学业绩仍在家乡流传,激励着一批批后来者。每当忆及此事,心中对父亲又增加一份尊敬,是他给初入职的儿子人生一笔宝贵财富,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儿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叩谢敬爱的父亲,让我学会从平凡做起,困难求真,逆境图强。

父“另类”立担当作为榜样。父亲平凡一生当过兵、代过课、卖过布、担任过乡管委会主任。不管到那个部门、那个岗位,从未诉过苦、埋过怨,更不要说与组织讨价还价、挑肥拣瘦。父亲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任区财政所长期间,一位县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父亲曾与他同过事,对父亲工作较满意,想与父亲吃个饭、聊会儿。父亲拒绝了,拿着草帽就下村处理群众问题去了。事后问父亲为什么不去?“吃啥饭,村上农民兄弟还等我去解决一大堆矛盾纠纷,哪有时间闲聊,百姓的事等不起。”父亲说得是那样谈定,为民办事又是那样坚决。父亲工作四十余年,不论在什么岗位总把工作放第一位,群众事装心中,从没因私事耽误过工作。“踏实做事、清白做人”是短暂一生写照;“言出必行,事必躬亲”是勤奋一生缩影。父亲用言行立标杆、树榜样,让子女们一丝不敢在思想上有所放松、行动上有所放纵。唯有一生努力工作、锐意进取,不畏艰辛、不惧牺牲,方可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值此清明节即将来临,提笔成文、回忆点滴、仓促之间、难表心意,惟能躬耕进取,以不负父亲所望!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二

一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一顶廉价的草帽,一身泛旧的衣服,一双沾满泥土的布鞋,一支老式英雄钢笔搭配笔记本……自年幼之时,我对爷爷印象便是如此,而最难忘的就是常在爷爷桌边的那一壶清茶。

爷爷的茶是一杯“民心茶”。年幼时,我经常听奶奶提起爷爷年轻时当电工为村民维修电路,当书记带领村民挑沟、垫桥等故事。爷爷年轻时为了抓紧工期经常带村民工作到深夜,睡在桥墩下,桥面过车的声响让他留下睡眠障碍的问题。尽管家人经常劝说爷爷早些休息,但我看到爷爷还是挑灯夜战,或是读书学习,或是批改文件,或是查看各种图纸,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身边的那壶茶水总是陪伴。爷爷常说,茶叶是土地的馈赠,扎根土地中滋长又回报百姓,我们共产党员也是一样,我们是农民的孩子,是黄土地的儿子,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理所应当。也正是如此,年幼的我在春耕的田间地头、在兴办村集体企业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在楼房化改造的施工现场……都看到了爷爷的身影。在爷爷的茶中,我感受到了一位党员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执着力量。

爷爷的茶是一杯“信仰茶”。大学阶段,我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爷爷作为老党员同志与我进行了深刻的谈话,这也是从小以来我与爷爷之间最深刻、最神圣的一次交流。爷爷一如往常地泡好了茶,并为我准备了一杯,爷爷说:“这杯茶既是老党员同志对新党员的欢迎,也是代表我们全家对你的庆祝,还包含着对你的深切期望。既然选择,就要坚定地终身信仰;既然加入,就要做好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爷爷教育我,一名年轻党员同志要虚怀若谷,就像第一泡的茶水多是会被倒掉一样,很可能一些年轻新潮的想法不会被认同,甚至是被误解,一定要多听批评、多看实践、多问前辈,只有这样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做成一件好事。爷爷的茶指引着我在党的教育和光辉下不断成长,增强了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念。

爷爷的茶是一杯“清廉茶”。两年前,爷爷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当我在葬礼上见到全村父老送上的“两袖清风”的挽联时,我才明白爷爷常说的“功过后人评”的意义,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一杯清茶不仅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习惯,更是对自己不慕名利、清廉为官的要求。整理遗物时,我们在床下的储物箱里发现爷爷几十年来的荣誉,而放在最上面的是“优秀共产党员”证书。看到这些“未曾提起的荣誉”和桌上那个不再有茶水的空杯子,我泪流满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孙欲孝而祖不待。爷爷的离开让我难过又让我成长,如今的我,走出校园,也像爷爷一样选择了基层。我会将对爷爷的缅怀与思念化为终生学习的动力,化为不慕名利的洒脱,更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的兑现,让脚下沾满泥土的芬芳,让青春留下鲜亮的色彩。清茶一盏,留香后人。爷爷泡的茶是一种回忆,是一种激励,更是对我们后辈的一种家风传承。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永不磨灭、代代相传的灵魂、信念,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影响着整个国家国民的精神风尚。好家风如玉璧,其纹路脉络就是家庭成员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好家风如根脉,其蜿蜒走向就是绵延后代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品质。善良、勤奋、刚毅、果敢、孝悌、节俭,是我们一家代代相传的家风。

祖一辈节俭与勤奋。我出生于河南范县黄河滩头的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家风淳朴,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却用朴实的语言和踏实的行动教会我做人做事。很小的时候,两位老人就教育我们,借别人的东西不但要还,还要记得别人的好;教育我们不要惹是生非,不能倚强凌弱,更不能做违法犯罪和违背公序良俗之事。那时候,家里经济困难,物资缺乏,生活窘迫,自己家吃饭都显得捉襟见肘,两位老人还时时接济邻居,善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爷爷为人勤劳、奶奶生活节俭,具有俭朴清正的风骨。他们以一种不经意、不张扬、不显眼的方式,一言一行,都是给孩子们立下的做人规矩、成事规范,潜移默化指引着我们前行。

父一辈刚毅与奉献。我的大伯是村里的生产队长,我们村当时是县里的模范村,大伯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去县里开会,他总是自带两个窝窝头和一块咸菜,不占村里一分钱的便宜,是村干部的楷模;二叔“闯东北”来到了黑龙江绥化,在黑土地上带领村民耕田种地,以忠厚正直、脚踏实地、仗义刚正的“好村长”著称;我的父亲16岁来到辽宁抚顺龙凤矿,是一名矿工,千尺井下,苦干实干,成长为一名工友敬佩的党支部书记。从记事起,父辈们那种坚韧不拔、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我。我的母亲是一个勤勉节俭、吃苦耐劳的人,是一个孝敬老人、和睦邻里的人。家风,就这样与我日日相伴,浸润我的心。

孙儿辈坚定与拼搏。那些藏在祖一辈、父一辈言传身教中的观念,以及形成的“不成文的规矩”、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要求,正是我们的家风。家风,是一句话中蕴藏的道理;家风,是一件事中昭示的规范;家风,是时时处处自身言行中展现的形象;家风,是一生一世传承和守望的精神,是激励我们成长的力量。现在,我们孙一辈长大了,无论是远在河南老家的、远在黑龙江的,还是辽宁抚顺的,都在良好家风的浸润下成长成才,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其中多为党员干部。变化的是岁月,弘扬的是家风。我们都崇尚节俭,反对骄奢;崇尚勤勉清廉,反对铺张浪费;崇尚仁爱宽容,反对欺诈霸凌;崇尚勤勉耕耘,相信播种就有收获。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的誓言,弘扬着善良、勤奋、刚毅、坚韧、孝悌、节俭、拼搏进取的家风。我们也将教育、引导我们的孩子,让良好家风在孩子们身上一脉传承、代代赓续。

“忠厚传家久,初心继世长”。家风,沐浴我成长,并将浸润我的一生。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四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可知家风的重要性。纵观历史,回顾无数曾显赫一时的家庭,其家风各有千秋,无不堪称经典:清代纪晓岚主张的“严”字就是纪家的家风,曾国藩崇尚的“勤”就是曾门的家风……他们无不体现着中华儿女传承家风的良好风貌,这些优良家风都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说到家风,就想到了父亲,父亲以前是一名乡村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写毛笔字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在我的心里,父亲的毛笔字是写得很好的,横竖撇捺、一板一眼,绝不拖泥带水,像极了他的为人,忠厚正直。

疫情暴发,作为党员的父亲,笔下写的都是“三山起,鏖战瘟神,山河无恙春风吹”的忧心忡忡,于我和弟弟而言,感受到的不仅是父亲的焦虑,更是对我和弟弟无声的教诲,没有国哪有家,如今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的我,更是体会到了爱国的使命之重、为民服务的责任之大。在扶贫工作中,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和老百姓的沟通上可能会存在问题,每一次打电话给父亲“吐槽”,本以为父亲会站在我这一边,但每一次都会被他“教育”得服服帖帖,他说:“老百姓其实很单纯,你要有耐心,不能随便生气。”每次听完父亲的“教育”,我都会重新审视自己,自己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尽其责,把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为工作离家很远,少不了抱怨,父亲可能觉察出了我的负能量,把易经中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悔恤其孚”用毛笔字誊抄下来后用微信拍照给我,还细心地把具体翻译给写上了,以这样的方式把坚守纯正的这份思想传递给了我。从小和父亲很少交流,到了大学和工作以后,对父亲的陪伴也越来越少,在他心里,就像易经中表达的那样,只希望我能坚守纯正,在这快节奏的社会里不争不抢,做好本职工作。良苦用心,让我真正感受到父亲心中那份火热的爱。

“百善孝为先”,这是经常出现在父亲毛笔下的五个字,父亲总是不善言辞,所以,他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他的言行,无论是对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他都能做到无微不至,所以,从小,“善”就已经根植到了我和弟弟的心中。

而今,一个人在新的岗位上,路途未知,但我会谨记父亲家风家训,脚踏实地,坚守纯正,与人为善。

家风建设主题年轻干部心得感悟篇五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永不磨灭、代代相传的灵魂、信念,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家风的好坏决定个人一生的成败。

我生于普普通通的家庭,家风淳朴,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却用朴实的语言教会我做人做事。我印象中,餐桌是教导我最多的地方,因一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筷子,我哭过、被打手心过。长大后,我才明白:“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家风,就这样与我日日相伴,如沐春风浸润我的心。

一合一闭,是相互配合。筷子通过我们运动手指关节,一合一闭,便能夹、拨、挑、扒、撮。小时候,我笨拙、强硬地将他们“分离”,试图让它们再次“相遇”时夹起饭菜,但稚嫩的小手似乎使唤不动筷子,便委屈哭着要放弃,而父亲总会说中国人哪有不会用筷子的?于是,我只能跟着模仿,某一天竟学会了。筷子的一合一闭,让我想到工作中有分工、有合作。工作中,我们既要立足岗位,敢于担当,做好分内工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但又不能只局限于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相互支持、相互协作,以多沟通、多协调、多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一方一圆,是把握尺度。筷子一端方、一端圆,一端粗、一端细,容易辨别,方便使用。记得,刚使用筷子时,不懂“门道”拿错方向,父亲就会耐心教我辨别:“圆的一端是用来夹菜的,因为灵活,靠近方的那端才是拿筷子的地方。”步入社会后,我知道方与圆,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所谓方,就是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脚踏实地的人,做一个不尔虞我诈的人;所谓圆,就是要学会处事——学会做事灵活变通、随机应变,学会能全面兼顾。在这一方一圆中,我们要学会把握分寸,学会为人处事,才能立于世而不败。

一拿一放,是世代传承。记得,小时候吃酒席总会像“馋猫”一样赶紧下筷,父亲就会敲我手背,教我尊重长者与客人。但我总不长记性,每次看见喜爱的饭菜,就是按捺不住,想要霸占一盘菜,而父亲立马用严厉的眼神盯着我,我便只能放下筷子,耐心等待。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明白餐桌表现是考验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如今,身为母亲的我,也开始在餐桌上给孩子“立规矩”。我想,这就是传承,教会孩子拿起、放下,尝“酸甜苦辣”,教会孩子谦让、明礼、守规矩,教会孩子做一个有品性、有教养的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餐桌又是家庭重要课堂之一。小小的一双筷子,伴随我们从咿呀学语到正值年华,再到白发苍苍,贯穿我们一生,在“形影不离”、无声无息中教会我们礼仪、道理。如今,我们应让好家风蔚然成风,引领社会新风尚。


范文资料网 www.fanwenziliao.com

标签: 工作   爷爷   我们   一生   父亲